如何確定每款產品的鋼網厚度?使用鋼網時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?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聊!
在SMT(表面貼裝技術)生產中,鋼網厚度直接決定了焊膏的沉積量,進而影響焊接質量。那么,如何確定每款產品的鋼網厚度?使用鋼網時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?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聊聊!
鋼網厚度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元件類型、PCB設計、工藝要求等因素。以下是具體參考:
1. 元件類型與厚度參考
小尺寸元件(0402/0201等):推薦0.1–0.12mm,過厚易導致焊膏過量引發短路。
常規元件(0603、QFP、SOP等):常用0.12–0.15mm,平衡焊膏量與印刷穩定性。
大焊盤/高密度元件(QFN、BGA、散熱焊盤):需0.15–0.2mm,確保足夠焊膏填充,避免虛焊。
通孔元件(如連接器):特殊工藝可能需要0.2mm以上鋼網,或局部加厚(階梯鋼網)。
2. PCB設計因素
密集程度:高密度PCB(如手機主板)需更薄鋼網(0.1mm)以減少橋接風險。
焊盤間距:間距小于0.4mm時,優先選用0.1–0.12mm鋼網。
階梯鋼網應用:混合元件場景(如同時存在0402和大焊盤),可在局部區域加厚(如大焊盤區域0.15mm,其他區域0.1mm)。
3. 工藝類型
錫膏工藝:標準厚度0.12–0.15mm,具體根據錫粉顆粒(如Type 3/4/5)調整。
紅膠工藝:厚度通常≥0.15mm,確保膠量足夠固定元件。
4. 其他因素
鋼網材質:激光切割不銹鋼(主流)、電鑄鋼網(高精度但成本高),后者可能允許更薄設計。
錫膏特性:低黏度錫膏需更薄鋼網,高黏度可適當加厚。
試產驗證:小批量測試焊膏體積(如SPI檢測)調整厚度,例如BGA焊點體積不足時局部加厚。
1. 鋼網質量控制
張力檢測:新鋼網張力需≥35N/cm2(激光鋼網),使用中定期檢測,低于25N/cm2需報廢。
開口檢查:用顯微鏡或AOI檢查開口毛刺、孔壁光滑度(電拋光處理更佳),確保無殘留金屬屑。
2. 印刷過程管理
對位精度:借助CCD相機校準,偏移需≤0.05mm,尤其針對0.5mm pitch以下IC。
刮刀壓力:設定為20–30N,壓力過大會磨損鋼網,不足導致印刷不全。
清潔頻率:每5–10次印刷用無塵布+酒精清潔,避免錫膏堵塞(尤其是密間距開口)。
3. 鋼網維護
儲存方式:垂直懸掛于干燥環境,避免疊放導致變形。
防撞防刮:操作時使用手套,防止手印或硬物刮傷網面。
壽命監控:激光鋼網通常可印刷5–10萬次,電鑄鋼網壽命更長但需定期檢查張力。
4. 特殊設計優化
防錫珠開口:Chip元件焊盤內縮10–20%,外延0.1mm,減少錫珠。
倒梯形開口:針對細間距IC(如0.4mm QFP),開口上窄下寬,提升脫模效果。
避讓非焊盤區域:避免鋼網接觸PCB阻焊層,防止污染。
5. 異常處理
印刷拉尖:檢查鋼網底部清潔度或降低脫模速度。
焊膏不足:確認刮刀角度(通常50–60°)或評估是否需加厚鋼網。
階梯鋼網適配:雙面工藝中,第二面使用階梯鋼網時需調整印刷機支撐高度。
厚度選擇公式
厚度= (目標焊膏體積) / (開口面積×錫膏轉移效率),需結合實際SPI數據修正。
成本權衡
階梯鋼網增加20–30%成本,但可解決混合元件問題,適合中大批量生產。
快速決策表
場景 | 推薦厚度 | 備注 |
---|---|---|
手機主板(高密度) | 0.1mm | 搭配電鑄工藝 |
工控板(大焊盤多) | 0.15mm局部階梯 | 紅膠工藝選0.2mm |
消費電子(常規) | 0.12mm | 通用性強 |
通過上述方法,可在保證焊接質量的同時優化生產成本,建議結合DFM(可制造性設計)分析提前規劃鋼網參數。
互動話題:你在SMT生產中遇到過哪些鋼網問題?歡迎留言分享!